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今年60多岁了。我从小就住在北京海淀区树村。我家附近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叫清河之洲,旁边有一条小河。从小到大,大家都习惯叫它小清河。
小清河充满了故事。位于三山五园中的圆明园以北,西起安和桥北的龙背村,东至二和开。这条河原来最宽处有百米左右,最窄处也有几十米窄。河道蜿蜒曲折。河南岸平地有一座山,形似一条土龙镇守岸边。这样就可以防止洪水侵袭三山五园。小清河水系灌溉周边数百公顷稻田,稻田里生长着著名的靖西稻。稻花飘香的季节,景色犹如江南水乡。
后来,在工业化进程中,小清河沿岸建起了许多工厂。水质受到影响,小清河变成了“小浑河”。没有人愿意靠近这条肮脏的河流。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两年前。海淀区政府重新铺设污水管道,从海岸带新土,播下花种,种植树苗。道路沿着河岸慢慢铺成,最终形成了“京西北生态绿带”——清河岛。
今天的小清河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水中有成群的小鱼小虾,天鹅、野鸭也安了家。热情而满足的水鸟早已成为摄影师镜头中的“常客”。 “长g“联合国和短炮”依次排列,不需要刻意布景,只要一拍,就是大片。色彩斑斓的小路上,老人在散步,孩子们放学后追逐嬉笑,年轻人在河两岸骑着山地车。站在惠芳桥上,远处的西山尽收眼底。每天天黑的时候,河边的灯光突然亮起来,水面看起来 就像撒了金子一样。
不同的活动通常在河边举行。我最喜欢的是河滨电影院。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表示,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演出结束后,大家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讨论剧情。孩子们更喜欢河边的稻田。今年举办的农耕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各年龄段的孩子们。大家都在学着搬秧苗,每个人都认真对待。有些孩子不能进入幼苗稳定,非常担心它们出汗;有的孩子用力过猛,泥浆溅了一身。在欢声笑语中,我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我经常走在清河岛的小路上。看着眼前迷人的景色,我感到筋疲力尽,没有任何情绪。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规划设计者的努力、项目开发商的努力,这条河道已被打造成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水上天堂,深受大家喜爱。
从“避免”到“注定”,小清河的变化,承载着城市生态恢复、美好生活的密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清河岛是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建设美好家园的最真实写照。看到美丽改变就在我家门口,我很高兴。
(本报记者王浩楠编译)
【记者手记】
城市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好的人力资源项目可以让人微笑。从老李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由浑浊变清澈的河流,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北京海淀区以系统化管理思路推进滨水共建,定期举办农耕体验、滨江剧场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也激活了区域地域文化。小清河的变化是北京推动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