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记者6日发现,该所研究人员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同时实现分子尺度上离子的快速传输和高效存储,为提高固态锂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而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方向。然而,在传统的固态电池中,“离子传导”和“离子存储”两大功能分别由固体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来完成。然而,该模型“分工明确”,导致电极与固体界面阻抗较大,电解质传输效率低,离子传输效率低,这严重影响了电极与固体之间的界面阻抗。通常影响固体电池的整体性能。在这项研究中,团队制备的新材料聚合物材料具有离子和快速“离子传输通道”和“硫链结构”的快速速度运输能力,并通过共价键在相同的聚合物结构中存储在同一聚合物结构中。在传统的磷酸锂阴极中,“隐藏”电解质储能能力可以激活到一定的潜力,从而使复合阴极的能量密度增加了86%。